东北一枝花 -张哈哈
0:00 / 0:00 (朗诵:琼花)
12
播放列表
    初始的播放列表项
  • 0.25x
  • 0.5x
  • 0.75x
  • 1.0x
  • 1.25x
  • 1.5x
  • 2.0x
  • 列表循环
  • 随机播放
  • 单曲循环
  • 单曲播放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陈实与梁上君子

《后汉书》〔南北朝〕

  陈实,东汉人也,为人仁爱。时岁饥民馁,有盗夜入其室,栖于梁上。实阴见之,乃起整衣,呼儿孙起,正色训之,曰:“夫人不可不自勉。不善之人未必本恶,习以成性,遂至于斯。”儿孙曰:“孰也?”实指梁上盗曰:“梁上君子者是也。”盗大惊,自投于地,叩头归罪。实徐谕之曰:“视君状貌,不似恶人,宜省己为善。”实知其贫,乃令人与之绢二匹。自是一县无复盗者。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陈实是东汉时期的人,为人仁厚慈爱。有一年遭遇饥荒,百姓饥饿难耐,有个小偷在夜里潜入陈实的家中,躲藏在房梁之上。陈实在暗中看到了他,于是起身整理好衣服,把儿孙们都叫起来,神情严肃地教导他们说:“人不能不自我勉励。那些品行不端的人本性未必是坏的,只是沾染了坏习惯,久而久之就变成了这样。”儿孙们问:“您说的是谁呀?”陈实指着房梁上的小偷说:“就是那梁上的君子。”小偷听后大吃一惊,自己从房梁上跳下来,跪在地上磕头认罪。陈实慢慢开导他说:“看你的相貌,不像是恶人,应该反省自己,多做好事。”陈实知道他生活贫困,于是让人给了他两匹绢。从此以后,整个县里再也没有小偷了。

展开阅读全文 ∨

简析

  此文以陈实感化“梁上君子”之事,展现仁德教化的显著成效。开篇点明盗者困窘的社会背景,陈实不斥盗贼而借机训导子孙,阐明人性本善、习性可改之理;当面称盗为“君子”的宽厚言辞,既保其尊严又促其自省,“自投于地”的细节凸显感化之效;结尾赠绢之举,既是物质救济,亦是精神引导,使“一县无复盗”的善果水到渠成。全篇通过言行相济的叙事,彰显了儒家“以德化人”的理念,说明教育应重感化、扬善念的深远意义。

猜您喜欢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王昭君叹二首·其一

沈满愿 沈满愿〔南北朝〕

早信丹青巧,重货洛阳师。
千金买蝉鬓,百万写蛾眉。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边城思

何逊 何逊〔南北朝〕

柳黄未吐叶,水绿半含苔。
春色边城动,客思故乡来。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幽州马客吟歌辞

佚名 佚名〔南北朝〕

快马常苦瘦,剿儿常苦贫。
黄禾起羸马,有钱始作人。
荧荧帐中烛,烛灭不久停。
盛时不作乐,春花不重生。
南山自言高,只与北山齐。
女儿自言好,故入郎君怀。
郎著紫袴褶,女著彩裌裙。
男女共燕游,黄花生后园。
黄花郁金色,绿蛇衔珠丹。
辞谢床上女,还我十指环。
2025 333诗词古文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