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一枝花 -张哈哈
0:00 / 0:00 (朗诵:琼花)
12
播放列表
    初始的播放列表项
  • 0.25x
  • 0.5x
  • 0.75x
  • 1.0x
  • 1.25x
  • 1.5x
  • 2.0x
  • 列表循环
  • 随机播放
  • 单曲循环
  • 单曲播放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驻马听·舞

白朴 白朴〔元代〕

凤髻蟠空,袅娜腰肢温更柔。轻移莲步,汉宫飞燕旧风流。谩催鼍鼓品梁州,鹧鸪飞起春罗袖。锦缠头,刘郎错认风前柳。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凤凰形发髻盘成空花,袅娜腰肢温润轻柔。转移变换莲步,像汉宫赵飞燕那般美艳风流。鼋鼓疾响演奏《梁州》舞曲,随舞曲翻飞绣着鹧鸪的春罗衣袖。送上锦缎缠头,情郎哥错认成风前的春柳。

注释
飞燕:用西汉成帝皇后赵飞燕典故.
鼍(tuó)鼓:用鼍皮蒙的鼓。鼍,即扬子鳄。梁州:指《梁州》大曲。
刘郎:一般采用刘晨、阮肇天台山遇仙的典故,喻指情郎。

参考资料:完善

1、 蘅塘退士 等.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年11月版:第361页
2、 蒋星煜 等.元曲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0年7月版:第174-175页
3、 夏征农 等.辞海(缩印本).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0年1月版:第2341、2418页

鉴赏

  “驻马听”是这首小令的曲牌。这首小令描写人体造型的艺术魅力。全曲紧扣着舞姿来写。“凤髻蟠空,袅娜腰肢温更柔”,从发式和体形两者点染舞者的精致装饰和天生丽质。“轻移莲步,汉宫飞燕旧风流。谩催鼍鼓品梁州,鹧鸪飞起春罗袖。”描写舞者的具体形象。作者抓住舞的基本特征,用轻衫飘舞、莲步轻移、罗袖翻飞的动态形象,和汉宫赵飞燕“旧风流”的恰当联想,以及突出鼍鼓频催、《梁州》大曲伴唱的舞乐特点,简练、准确而又生动地描绘了舞姿的优美和场面气氛的热烈。“锦缠头,刘郎错认风前柳”用作为观众代表的“刘郎”眼光,用他“错认风前柳”的幻觉形象,渲染、强调了舞者留给观众的难忘印象。

  这首小令写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此曲创作时间难以确证。白朴幼年遭受了家国之难,怀有对故国的哀叹以及对元朝现状的愤懑之情,向往远离尘嚣的闲散生活。由于内心对现实社会的不满,白朴一生拒绝出仕,放浪形骸,大多数的时间都寄情于山水。在创作中,有将近大半散曲都是写景咏物的。因此他的作品经常会出现描写他日常生活中的场景,这支小令就是表现其悠游生活的作品。

参考资料:完善

1、 尹清怡.浅谈白朴散曲的艺术特点.现代交际:学术版,2017(24):108.

简析

  此曲紧扣着舞者的身姿,形象地描写出人体造型的艺术魅力。小令先写舞者的发式和体形,再写舞者的具体形象,并加以联想,又结合舞乐特点,最后写观众的印象,准确而又生动地描绘了舞姿的优美和场面气氛的热烈。全曲用语典雅清丽,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白朴

白朴

白朴(1226—约1306) 原名恒,字仁甫,后改名朴,字太素,号兰谷。汉族,祖籍隩州(今山西河曲附近),后徙居真定(今河北正定县),晚岁寓居金陵(今南京市),终身未仕。他是元代著名的文学家、曲作家、杂剧家,与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合称为元曲四大家。代表作主要有《唐明皇秋夜梧桐雨》、《裴少俊墙头马上》、《董月英花月东墙记》等。 159篇诗文  73条名句

猜您喜欢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普天乐·秋江忆别

赵善庆 赵善庆〔元代〕

晚天长,秋水苍。山腰落日,雁背斜阳。壁月词,朱唇唱。犹记当年兰舟上,洒西风泪湿罗裳。钗分凤凰,杯斟鹦鹉,人拆鸳鸯。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咏雪

吴澄 吴澄〔元代〕

腊转鸿钧岁已残,东风剪水下天坛。
剩添吴楚千汪水,压倒秦淮万里山。
风竹婆娑银凤舞,云松偃蹇玉龙寒。
不知天上谁横笛,吹落琼花满世间。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太常引·姑苏台赏雪

张可久 张可久〔元代〕

断塘流水洗凝脂,早起索吟诗。何处觅西施?垂杨柳萧萧鬓丝。
银匙藻井,粉香梅圃,万瓦玉参差。一曲乐天词,富贵似吴王在时。
2025 333诗词古文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